close

粵港澳大灣區:瞄準世界灣區經濟新高地

這是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2017年5月12日攝)。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瞭新機遇,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前景廣闊。新華社發

2016年11月29日,深圳光明新區,一列廣深港高鐵列車通過光明城站。

備受期盼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經呼之欲出。

三個月前,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吳維保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揭牌時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已於6月底上報國傢發改委。該規劃由廣東省發改委會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國傢高端智庫繪制,初步明確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

差不多同一時間,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接受新華社采訪時透露,國傢層面已牽頭啟動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此外,參與規劃編制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今年6月份已經公佈一份大灣區規劃研究成果,形成一個總報告加十個研究專題。也是在6月份,國傢發改委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完畢征集。

在走完法定程序之後,正式規劃距離最後正式公佈僅一步之遙。從粵港澳大灣區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到形成可操作的官方綱領性文件,進度可謂非常之快。

數據顯示,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3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舊金山灣區,2016年經濟增速分別是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的2.26倍、2.19倍和2.93倍。按照這一增速繼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向全球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邁進。

互聯互通

對大灣區的建設路徑,廣東省層面已有清晰的思路。

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馬興瑞用一句話做瞭總結: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重點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打造全球創新發展高地,共建金融核心圈和優質生活圈”。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排在第一位,其中,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無疑是兩項最重要的工程。

今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剛剛貫通,這意味著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順利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預計今年底通車。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長55公裡,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裡的橋-島-隧集群的主體工程。基於鄰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線限高和伶仃洋航道滿足30萬噸輪船通航的需要,港珠澳大橋最終選擇瞭集橋-島-隧於一體的設計施工方案。

工程中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和最終接頭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

一橋飛架三地,將進一步打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空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黨委副書記韋東慶說,今年底大橋全線通車後,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三地經濟融合將不斷加深。

和港珠澳大橋齊頭並進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也將在明年投入運營,建設方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工程已完成90%,有望在2018年第三季度正式投入運營。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2010年正式動工建設,全線26公裡,全程隧道,設計最高時速200公裡。香港路政署鐵路拓展處處長陳派明介紹說,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段工程已完成90%,隧道內軌道已完成鋪設,接觸網也已全線送電。

靜電抽油煙機他還透露,由香港特區政府采購的九列高鐵列車,已有兩列運抵香港,目前正在線進行動態測試。“我們預期,香港段可於2018年第三季通車。”

屆時香港將連上國傢高鐵網,香港市民到內地各地的交通時間將大幅縮短。“去福田站是14分鐘,去深圳北是23分鐘,虎門33分鐘,廣州南站48分鐘,北京10小時。”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高速鐵路項目發展經理林衛華說。

今年4月份,為瞭考察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開通後的兩地經貿銜接,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率團展開對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的考察。在為期三天的行程中,他們與廣東省和廣州市的相關負責人會面,並參觀瞭珠江西岸的多個城市。

考察後梁振英表示,特區政府會重點研究如何靜電機保養通過基礎設施的聯通使香港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更順暢地進入內地。香港在金融、服務、國際貿易和物流等領域具有較大優勢,可以協助大灣區城市發展。與此同時,大灣區城市現在的發展水平高、速度快,這又能讓香港提高自身的經濟發展,改善民眾生活,為香港年輕人創造更好的發展機會。

而香港特區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也表示,很快,隨著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兩個大型基建的啟用,香港與珠三角的聯系會更緊密。

一直關註大灣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山大學鄭天祥教授認為,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將徹底打通珠三角東部“深莞惠”與西部“珠江中”兩大經濟圈,並使以廣州、香港、澳門為幾何支撐的“大灣區”核心區融入“1小時生活圈”,大灣區將形成連接深港、廣佛和珠澳三大經濟圈的閉合快速路網,珠江口西岸城市群與港澳地區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入,珠三角區域一體化將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創新創業

順著通達的大灣區交通網絡,在經濟融合的大潮中,粵港澳的年輕人互相在不同的城市創業然後向整個灣區擴張已經越來越頻繁。

在順德創辦順豐快遞的王衛,從內地去香港讀書然後在深圳創辦大疆科技的汪滔,無疑都是這種灣區商業融合的典范,他們也正在激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

獲得2016年福佈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的商業領袖”稱號的廣州仔陳子翔,今年則把自己創辦的生物檢測公司帶入廣州。這個年輕人的人生履歷恰好展現瞭粵港兩地的融合:在廣州出生長大、打棒球一直打到國傢少年棒球隊,是天河區體育東小學和華附中學的明星校友,然後在高考中拿到全額獎學金進入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大學,最後在港創業,今年又把商業帶回廣州。

陳子翔創辦瞭水中銀生物監測公司。傳統的國內食品檢測方法———一種化學方法隻能監測有限的10-20種有害物質,而對於超出監測范圍的其它成千上萬種的有害物質則無能為力,而陳子翔的公司采取的是另一種全新的生物檢測法,用一條經過改造、跟人的基因有90%相似的魚替人類試毒,如果在監測環境下魚發光或者死亡瞭則說明存在問題,這樣每次用一條魚就可以在24小時之內檢測是否含有害物質,能檢測上千種有害物質,檢測效率高成本低。

憑借這項全新的技術,陳子翔希望自己的公司未來在國內市場可以成為消費安全領域的搜索龍頭,消費者可以搜到任何食品或者化妝品的安全資訊。

一個是廣州青年在香港創業,另一個是香港青年在廣州創業,今年25歲的香港青年黃俊瑯的經歷和陳子翔完全相反。他在香港的大學裡當過學生會主席又加入香港青年創業聯盟,最後選擇在廣州創業。

黃俊瑯剛剛在廣州創辦在線教育APP“WhenAsk隨時問”,一個互惠互利的在線教育平臺,最早它面向初中的學生,同時也開放給大學生註冊成為老師去解答問題;主要采用搶答的形式,由學生拍攝課業問題放在網上並懸賞金幣求解答,題目越難懸賞額越高。

從去年12月上線後,這個APP每個月約有8萬的用戶量,每天有100道問題在活躍。曾在香港做補習老師的黃俊瑯看到香港的補習市場被大型的連鎖機構占領,中小補習機構難以生存,因此萌生瞭創辦這個在線教育平臺的想法———線上教育更適合年輕人,他們在線上平臺的參與積極度更高,和這些中小補習機構的互動性更強。

像陳子翔和黃俊瑯這樣的青年創客將會越來越多,為瞭給這些懷抱夢想的年輕人舞臺空間,目前廣東已經在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分別建立平臺,分別是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吸引港澳青年前來創業。

一個月前,廣州番禺區政府剛剛在香港重點推介廣州大學城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和“青藍計劃”。這項計劃面向18-45歲港澳臺居民,用每年2000萬元人民幣支持不超過100個優秀創業項目,給創客提供免費場地以及租房補貼,為港澳臺青年提供更好平臺。

而在今年年初,番禺區廚房油煙處理還發佈瞭《番禺區扶持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內容涵蓋資金、融資、場地、租房、實習實訓、孵化器服務、會展、招聘、工商註冊、宣傳推介等十個方面,全面支持港澳臺青年的創新創業。經過大半年的運營,目前由英諾創新空間運營的大學城創新創業基地已經迎來多個港澳臺項目的入駐。

定位為粵港澳深度合作區的南沙自貿區在大灣區創客競爭中也不遑多讓,這裡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已經運營兩年,背後由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依托霍英東研究院共同打造,為創業團隊提供7×24小時服務模式,重點吸引港澳及內地青年學生等年輕創業群體在南沙集聚創新創業,目前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共有30個入駐團隊,其中香港團隊3個、澳門團隊兩個,已有21個團隊在南沙完成公司註冊。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流動自由創業的這股潮流,相關人士分析,香港的本土創業雖然有國際視野但是對內地卻不夠瞭解,此外還往往受制於人才不夠、市場太小等瓶頸,粵港澳大灣區給瞭香港年輕人這樣一個機會,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瞭解和融入內地市場。

“世界第一”

從數據看,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體量已經足夠大,創新動力也已初步成形:全國單位空間GDP最高的地區在這裡,全球最密集的港口群也在這裡;今年6月發佈的全球科技產業集群帶排名(ClusterRanking)中,“深圳-香港”申報專利數位列全球第二,僅低於“東京-橫濱”,高於排名第三的聖荷西-舊金山地區(矽谷地區)。

大灣區如何繼續前進,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灣區?企業傢群體和學者們提出瞭他們的一些看法建議。

稅收不僅影響粵港澳灣區引進高端人才,也是影響跨國公司在大中華區人力資源佈局的重要因素。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就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推出“灣區人才計劃”,在個稅方面實行一些補貼,讓港澳的高端人才在大灣區范圍內工作、生活,都視同於在港澳工作、生活。

而著名經濟學傢、北大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則更看重大灣區內部創新環境的建設。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單位土地GDP產出比京津冀、長三角那兩個城市群都高,是國內產出密度最高的區域,密度高意味著其中發生的經濟互動最活躍。但是與那些已經成為世界級灣區的地方相比,匯聚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要素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創新元素相互之間要有更密切的流動,要增加粵港澳地區的大學、公司、國傢實驗室、金融力量、法律服務以及民用和國防需求之間的積極互動。

曾經參與東京灣規劃的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則以東京灣的開發為鑒,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多樣性可以更為豐富,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11個城市各具特色,未來仍需加強互補互動。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在2017年7月15日舉行的中國工業論壇上表示,由於其他三大灣區均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而粵港澳大灣區則如旭日初升,潛力無限。據預測,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將達到1.2萬億美元,有望超過東京灣區,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經濟體;20年後,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量有望突破5萬億美元,甚至有機會超過東盟10國的GDP總量。屆時,粵港澳大灣區將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灣區,“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樞紐,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不少專傢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雛形,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進程中已自發形成。國傢層面的發力,將把灣區輪廓描畫得更為清晰:它不僅會是我國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的示范區,還將成為世界灣區經濟的新高地。

出品:南都采編指揮中心

統籌:趙勇

主筆:南都記者魏凱

攝影:南都記者趙炎雄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qcw022m6q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